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研究生导师岗位培训会成功举办

2025.11.26 39

11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度研究生导师岗位培训会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100号报告厅拉开帷幕,并在114、117教室设立分会场同步进行。本次培训旨在进一步增强导师的研究生教育责任意识,提高指导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全校各院系600余位新聘研究生导师及行业导师参加培训,学校相关部处领导及研究生院领导、各办公室负责人出席会议。培训会分上、下午两个单元,分别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国栋、院长助理余辉主持。

研究生院院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邓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代表学校向与会导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阐述了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的使命与担当。邓涛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战略意义。结合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他向全体导师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坚守育人初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术指导全过程;二要提升业务能力,持续加强学术引领与科研管理能力建设;三要厚植爱生情怀,以父母之心呵护学生成长。他期待导师们以此次培训为起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为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注入新动力。

上午的培训以专题讲座为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凯作“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专题报告,系统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关于“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深入阐释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等重要方针。他强调,研究生导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力量,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将全会精神融入育人实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党委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陈贤峰作“师德规范与学术道德”专题报告。他系统解读了各级主管部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要求,结合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他还介绍了国家和学校在科研诚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呼吁全体导师坚守育人初心,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和育人环境。

学生处副处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孟祥琦就“导学思政与心理健康”作专题发言。他深入阐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与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重要意义,系统分析研究生群体面临的安全隐患与心理健康风险,强调导师必须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预防为主、指导上精准发力、责任上压紧压实,切实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研究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校学位办余旖旎就《学位法》作政策解读。她介绍了《学位法》的立法背景与核心内容,强调了法律对导师职责的明确规定,重点讲解了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分类培养机制、学位授予程序规范、学术尊严维护以及学生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与实践要点。

下午的培训以优秀导师经验分享与研究生管理制度介绍为主。航空航天学院战兴群教授围绕优秀博士生素质特质、卓越导师的价值引领、和谐导学关系构建等方面作了深入分享;物理与天文学院陈国瑞副教授结合课题组管理实践,系统介绍了研究生分类培养路径与青年导师成长心得;外国语学院丁红卫教授立足文科育人特点,从育人理念、培养过程、导学互动与学术规范等角度交流经验。三场分享风格各异,为新晋导师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实践参考。

随后,研究生院各部门负责人分别就研究生培养相关规章制度作了解读。研招办主任张昆鹏系统介绍了招生原则、资格审核、名额分配与流程安排,提示了导师在招生环节的注意事项。培养办主任仇浩从培养过程、学籍管理、奖助体系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研究生培养的具体工作,并介绍了国际研究生招生政策与研究生海外交流项目。学位办常务副主任杨大伟重点解读了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导师考核、论文抽检与学位授予等相关政策,强调导师应在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加强质量把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郑震全面介绍了我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培训会最后,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归琳作总结讲话。她指出,研究生导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心灵、塑造品格,应以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归琳勉励全体导师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指导能力,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