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留学】遇见新加坡:我在NUS与SJTU的博士联培生活

2023.12.27 7153

导语

 

为推动国际化发展,培育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联授博士和双博士学位项目。上海交通大学自2017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联合博士学位 (Joint PhD Degree Program, JDP) 项目。双方教学人员对参与项目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共同进行指导,并基于两校的标准进行考核。成功完成JDP项目的同学将被授子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颁发的博士学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新国大(NUS),于1980年诞生,是一所位于新加坡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等高校联盟的成员,商学院获有AACSBEQUIS认证。为新加坡知名学府。

上海交通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生联合培养旨在推动亚洲地区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结合教育资源整合优势,为中方与新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的平台支撑。

 

学生简介

 

吴俊晔,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生(上海交通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授博士项目),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导师为葛天舒教授和Wang Chi-Hwa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研制、成型及评价,二氧化碳捕捉过程的设计,新型二氧化碳吸附器的开发。目前已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atter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以合作作者身份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Cell Report Physical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

 

 

结缘新加坡 笃行而不倦

 

我在20199月作为硕士生进入交大,在2020年与新加坡结缘。当时导师成功申请了一个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简称国大)合作的科技项目,我是项目成员之一,需要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得知交大与国大设置有联授博士项目,因此我考虑申请以便兼顾学位和研究内容。幸运的是我成功拿到了联培博士的名额,并得到了超大城市的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方案项目(Energy &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Solutions for Megacities,简称E2S2)的支持,在20219月顺利转为博士。

 

联授博士的学制同样为四年,而获得联授博士学位要求学生在主办大学(交大)和客座大学(国大)均开展学习研究,其中在国大的学习时长需为一年以上、两年以下。我在交大的专业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在国大的录取学院为化学生物分子工程学院(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专业为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因此,学科跨度较大,课题组的氛围也具有较大的不同,这体现在课题组的构成、导师的交流方式、实验室的管理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增长了新鲜的见识,也因此需要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国大的课题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一般留在课题组的时间为两年以内,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专业。思维模式和专业知识的差别让我们能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拓展自己的视野。国大的办公方式也更为灵活,导师更多时候和大家通过线上的方式讨论,成员可以自主选择去实验室或者居家办公。国大的实验室管理非常规范,每个人在实验室有专属的操作区域,化学品都清晰地分类储存在对应的柜子。研究者必须按要求穿戴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安全检查更为频繁和严格。开展实验之前需要经历完整的风险评估流程。因此,实验室整体上显得很干净、整齐、有序。

 

我在交大研究的是二氧化碳捕集过程和吸附器的设计,而在国大的课题则是前期成果的应用————利用捕集的二氧化碳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为了完成这个课题,我额外学习了生物学和农学的知识,但在刚开始时我没少碰壁。实验在与国大导师合作的一家公司承包的农场上进行。我们在这个场地上搭建了温室,开展户外实验。然而农场的位置比较偏僻,往往打车到达以后,很难再叫车返回学校。当地的阳光猛烈、蚊虫较多、饮食不便。然而刚开始进行蔬菜种植实验时,由于缺乏经验,我失败了好几次,最终通过查阅资料和与专业人员交流才成功找到方法。令人欣慰的是,最终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实验结果,也成功地给课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个过程中,从实验装置的设计、部件采购、联合组装基本都是我独立完成的,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动手操作的能力。对农作物的培育也锻炼了我对实验的计划、执行和监督能力。在艰苦的户外条件下克服困难、坚持开展实验磨炼了我的毅力。

 

 

脚下乾坤大 两校天地宽

 

在交大生活三年、国大一年,我对交大和国大的特点也初有体悟。

 

学习方面,交大课题组的交流更加紧密。大家基本都住在学校宿舍,经常一起吃饭和做实验,相处时间长。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学习的风气非常浓厚。作为中国学生,自然还是对交大的环境更加熟悉,办理关于学籍、财务、送样测试等手续时沟通交流很方便,不存在语言和制度不熟悉方面的障碍。此外,对于工科生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交大开展实验可以依靠中国发达的生产制造业,同时国内的物流和快递非常迅速,如果需要搭建实验台、购买零件和化学品,能够快速达成目的,这极大地提高了科研效率。国大的国际化程度很高,能够频繁地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例如在我们的学术项目评估会上,就能见评估组委会成员,包括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的杂志编辑、院士、知名教授。我们能够将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汇报,也能够在面对面交流会中向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学校、学院级别也经常开展各个学科的讲座,汇报人基本都来自世界名牌大学,其中也包括诺奖获得者。因此,学生有丰富的机会和顶尖学者接触。在课题组里,成员可能来自不同国家,组内交流使得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往往能够产生好的新想法。擅长不同学科的人可以合作开展研究,完成的论文能够覆盖多个领域,引起更广大读者的兴趣。

 

 

生活方面,在交大上学能够实时获取国内资讯,亲朋好友在身边,见面方便地联系,心里有浓浓的归属感。我国地大物博且四季分明,节假日可以到其他省市走走,领略风格迥异的美景。考虑到就业时,我国众多的机构和企业给毕业生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能够获得很多尝试的机会,上升潜力极大。在国大上学感受的是全年舒适宜人的气候,天气时常下雨,气温基本维持在20~30°C。走出校园,城市主体都是整洁优美的环境,交通压力比较小,去往的目的地基本都能在一小时以内到达。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能够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出入境也非常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区分更加明显,生活压力相对较小。

 

 

扬帆起远航 未来有可期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在国大一年的学习,重新回到交大开展研究。联培博士的生活对于我来说仍然是一段未知的故事,但是我认为区别于普通博士,我们更需要做好自己课题的规划,以便让在两校的研究内容能够顺利地连接,最终形成完整、有逻辑性的博士论文框架。保持和两边导师的紧密联系是必要的,这能够让自己从两位老师身上学习到不同的优点,及时解决科研上的难题。此外,在两校不同的课题组内,保持好奇心、虚心向成员请教是帮助自己打开思路的好方法。当然,也需要注意旅行期间的安全,劳逸结合。

 

在这段旅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两所学校的独特魅力,也领悟到了学习与生活的多样性。无论是在交大还是在国大,我都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交大给予我了坚实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领悟到了学术严谨和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国大则培养了我的创新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鼓励我去思考全球性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在学术上取得了进步,也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充实和自信。我深信,这两所卓越的大学将继续影响和塑造我未来的学术和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