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做客第109期大师讲坛

2018.10.17 6291

10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张洪杰研究员在逸夫楼200报告厅做客第109期大师讲坛,为交大师生带来题为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精彩报告。


109-4.JPG

    张洪杰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稀土功能材料在巨磁阻硬盘、视网膜高清显示屏、便携式X光机、LED照明、OLED柔性显示和平面显示等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紧接着,他讲述了他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针对当前癌症诊疗方法的瓶颈问题,如探针灵敏度低、治疗手段无突破、药物缺少靶向性等,制备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稀土转换发光材料,包括金属与有机高分子、有机金属框架、分子筛等复合结构,大大提高了现有癌症的早期诊断、转移监测和治疗水平。除基础研究外,他分享了研究团队多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他们系统研究了稀土离子发射强度、能量传递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稀土发光材料温敏涂层全表面精确测量和快速获得模型表面热流分布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制备出一系列超高声速飞行器风洞测温的稀土发光材料;探索了稀土离子对交流LED发光的影响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了交流LED频闪的难题,获得了交流LED稀土荧光粉和器件制备的多项国内和国外专利技术,应用该技术生产的LED灯照明每年可节约电费超过60%;系统地研究了稀土镁合金相结构和相图与性能的关系,发明了下沉阴极电解法,制备了系列稀土镁中间合金,在航空航天减重领域有广泛应用;稀土照明灯在智慧农业中用于高效补光,经过补光的农作物成熟早、口感好、产量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全年收入。他总结道,稀土发光材料具有光稳定性高、半峰宽窄、发光寿命长、反斯托克斯位移大、生物相容性良好、低背景荧光干扰、组织穿透深度大等诸多优点,更多更好的应用需要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以及在座的同学们携手努力,争取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最后,他阐述了如何循序渐进地实现实验室技术从理论到应用的转换历程。

讲座最后,张洪杰研究员热心地与大师讲坛组委会成员合影留念。

 

【樊春海】

 

【嘉宾简介】

张洪杰,中科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5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1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年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负责人。

张洪杰长期从事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以材料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为研究重点,致力于解决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了系列材料制备的新方法和技术,并将基础、高技术及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研制出的稀土新材料已成功应用于汽车、照明、航天航空和国防军工等领域,满足了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被他人正面引用20000多次;做国内外大会和邀请报告100多次;担任10多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已授权发明专利6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吉林省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创新创业人才奖等奖项。

【背景介绍】

稀土元素最初是从瑞典产的比较稀少的矿物中发现的,是按当时的习惯,称不溶于水的物质,故称“稀土”。以稀土元素为成分的材料称作稀土材料。稀土贵在,是国防科工、科研制造等领域的关键。对于稀土的利用,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研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