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小明教授做客第144期大师讲坛

2019.12.03 2392

2019年11月22日,大师讲坛迎来了第144期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冯小明老师给广大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冯院士以“发展中的手性化学”为主题,首先由Science发布的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之一“自然界中手性原则的起源是什么”引入本次报告的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然界中的手性现象。小至缠绕的牵牛花、细胞内的DNA结构,大至宇宙中的星云,都表明手性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随后,冯院士带我们回顾了手性物质尤其是手性药物的发展史,例如具有抗癌活性的紫杉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氯吡格雷等,使大家深入地了解到手性物质大幅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除此之外,冯院士还介绍了手性物质的其他特性,这些特性可用于发展新型光波导材料、制造手性隐形吸波材料等,使得手性物质的应用更加广泛,并有望使相关的科学技术更新升级。

随后冯院士由国内外报道的代表性的手性配体入手,介绍了他们团队开发的新型优势手性配体——手性双氧氮配体。他详细介绍了该配体的设计合成思路,并为大家描述了该配体是如何通过一步步的改进,发展成为一类对几十种化学反应都有很好效果的优势配体。报告使广大师生在选取研究方向、开拓研究性思维方面受益匪浅。

冯院士指出,能精准、高效地创造我们所需要的手性物质是合成化学家们跨世纪的梦想与追求!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冯院士同广大师生就手性物质的应用前景等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并分享了自己多年科研生涯的心得体会,极大地激发了在场学生的科研热情。



讲座最后,大师讲坛组委会向冯小明教授赠送了精心制作的泥塑人像作为纪念品,以表达交大学子对他到访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嘉宾简介】

冯小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手性合成化学研究,主要针对不对称合成中发展新型优势手性催化剂、新反应和新策略等核心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廉价易得的氨基酸为原料,设计合成多种新型手性配体和催化剂,获得了具有原创性和特色的优势双氮氧类手性配体和催化剂,实现了一些重要不对称反应,为一些重要生理活性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有效方法。以第一完成人获200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中国化学会2007年“有机合成创造奖”、2016年“手性化学奖”和2018年第八届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获2018年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背景介绍】

有机合成化学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物质和合成材料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欧洲曾经发生过的反应停惨剧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手性物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