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教授做客第152期大师讲坛

2020.10.09 2493


9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教授在陈瑞球楼100号报告厅做客第152期大师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改变思维”的精彩报告。

讲座中,钱旭红教授提出当今中国面临极其严峻的“原创性不足”的挑战,“李约瑟之问”和“钱学森之问”都是对这一现象的思考。而“创造乏力、幸福缺少”的根源在于思维单一、智慧不足。世界上所有问题都是思维问题,摆脱困境和烦恼的方法就是先改变思维。接下来,钱教授回溯中华文明的历史共征,认为中华文明尽管占据智商高位,但经历了早熟与数次失速。要改变思维,必须梳理思维和文明的重大变迁。借用“科技人文”这一可靠工具,我们得以考察文明与思维的互动关系,感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批判思维与创造思维,进而挖掘“量子、经典、交界;知识、学科、体系;圣经、易经、道德经”三者间的内在逻辑同复。首先,作为科学前沿的第一原理,“量子”理论对当今和未来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量子力学与牛顿经典力学截然不同的“非直觉、非惯性思维”特性,可以解读头脑思维,量子思维则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的发展。经典与量子两种思维交界的互补/渗透,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其次,在“知识、学科、体系”的三位模型中,知识是砖块,思维和精神是框架;思维训练和精神升华重于知识传承和转播。回溯公元1300年前后古希腊与古中国文明和知识体系的发源史,可以发现知识和学科体系发育关键在于有否合乎自然形式逻辑的原理/机理。中国思维中的“强辩证逻辑、弱形式逻辑,少归纳、无演绎”的特征导致了治理能力低下。第三,“圣经、易经、道德经”的对比显示出一元、二元和多元思维的差异。藉由回溯公元元年及以前的历史,《道德经》具有比《易经》和《圣经》更为开放的思维特性,且老子学说与量子思维和超弦存在互通。多元思维的道德经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影响,可以被看作人类自然自由思想的起源。最后,钱教授强调“超限思维”意味着破除复古或创新的思维垄断偏执,尊重人性、生态与科学。改变思维、改变你我、改变中国,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中华文明必将复兴辉煌。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钱旭红教授回答了有关科技人文的融通关系、量子力学对人类和生命的适用性、从“知识就是力量”到“思维就是力量”的思维转向、西医与中医思维差异反映出的知识体系等问题。他的回答深入浅出,严谨生动,引发听众热烈讨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讲座最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向钱旭红教授赠送了纪念品,传达了交大学子的祝福与感谢。本次讲座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本期大师讲坛作为新学期第一场线下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学生到场聆听讲座,增设两个分会场实时直播,满足了广大师生的学习需要,促进了“学在交大”的校风建设,有力提升了研究生学术文化氛围。

【嘉宾简介】

钱旭红,华东师范大学校长(2018-),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现为英国女王大学荣誉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英国巴斯大学名誉教授、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曾担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2004-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德国洪堡基金会中国学术大使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著有《改变思维》、《大学思维》等。

【背景介绍】

我们身处一个繁荣和危机同时存在的时代,有着创造乏力、幸福缺少的困惑,面对着“不会思考、不敢思考、不想思考”的普遍困境。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当中,根本原因是思维受限。“思维才是力量!”要想改变思维,我们必须要做到“回头望”和“往前看”,通过梳理思维和文明的数千年里的重大变迁,拥有更多的思维方式,并探索新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