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教授做客第160期大师讲坛

2020.12.21 7040

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杨卫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陈瑞球楼100号报告厅做客第160期大师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中国力学发展的学术地貌图”的精彩报告。

杨卫教授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力学学科近年发展的总体情况,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力学学会和各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是推动中国力学学科发展的三个主要驱动力。结合我国力学学科7个一级代码、科研项目及经费、学术组织规模,杨院士阐述了我国力学学科强大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储备。他给出了国际上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8种核心期刊的统计数据,指出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这些顶级期刊的发表量增长迅速,多所高校已位列国际力学强校之林,这表明我国在当今世界力学学科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随后,杨卫院士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三个分支领域的国际领先成果,这些成果或探索科学前沿或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如国家大型空气动力试验设备设施平台建设规划的制定,促使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风洞相继建成;诱导湍流增强换热、边界层增长抑制理论和方法的建立,加速了大流量加热器、低密度马赫数喷管关键技术的突破,使我国具备了近空间全空域宽速域高超声速空气动力试验研究能力。他谈到,在大型飞行器的设计上,湍流多尺度结构方向的原创性成果成功应用于大飞机C919和CR929的减阻;时空关联的统计模型发展了时间精准的大涡模拟方法。他指出,在探究材料理论强度极限的道路上,利用新型纳米孪晶结构,可制造出硬度超过天然金刚石的材料;在柔性电子领域,基于力学-化学耦合原理的电化学双通道无创血糖测量方法成功应用于研制高精度的超薄柔性生物传感器;在软材料力学领域,基于智能材料的软体机器鱼可在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自由游动。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杨卫院士引用钱学森先生关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辩证关系,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同学们关于计算在力学研究中的作用的问题,肯定了理论计算的重要性。

讲座最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院士向杨卫教授赠送了纪念品,传达了交大学子的感谢与祝福。

【嘉宾简介】

杨卫,汉族,1954年出生于北京。美国布朗大学工学院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曾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浙江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背景介绍】

力学是工程科技的先导和基础,是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力学以工程系统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应用对象,源于工程且高于工程,发掘蕴含在工程中的基本规律和定量设计准则,为航空航天、机械、材料、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等发展提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本报告从多个视角概述我国近年来在力学领域学术研究的总体情况,梳理近年来我国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三个分支领域对世界力学发展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