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教授做客第170期大师讲坛

2022.07.11 6881

7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文江应邀来到第170期大师讲坛,为交大学子带来《轻氢之镁,创新栽培》的学术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研究生院院长王亚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丽珍,科研院副院长柳宁以及学校各院系学生,分别在陈瑞球楼一楼报告厅主会场和线上参加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为本期讲座致开幕辞,他表示在经历了疫情的波折之后,很高兴在今天再次迎来了大师讲坛线下的学术讲座,并对“大师讲坛”在前一段时期举办的一系列线上十周年特别学术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林校长介绍了他与丁院士之间四十多年来的友情,并高度赞扬了丁院士的科研成果与学术成就,对丁院士做客第170期大师讲坛表示感谢。

丁文江院士从化学元素镁所具有的质量轻和良好的储氢能力两个特性解读了本次讲座的主题“轻氢之镁”,并从轻量化之镁,氢能源之镁,氢医学之镁以及氢农业之镁等多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镁氢材料在国防、能源、医学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挑战性的研究前景,鼓励交大学子培养创新精神,探索学科交叉的“无人区”。他同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并对有志于从事材料领域研究的同学提出了殷切希望。

互动环节中,有同学就镁合金如何得以广泛利用以及是否能够替代一般钢铁材料等问题向丁院士提问。丁院士指出,自己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提高了镁合金的硬度,耐热度,使其得以广泛应用于交通、国防等各个领域,且镁合金所具有的一些独特特性使其在部分情况下可以替代钢铁材料。其他多位同学也就讲座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并获得丁院士的一一解答。

讲座最后,林校长亲手将大师讲坛组委会订制的精美纪念品赠予了丁文江院士,并有感而发的指出,丁院士将我国的镁合金材料从一个几乎空白的状况提升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丁院士虽在科研已经取得了非凡成绩,但依然还在不断地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拓展新的研究领域,这种不断奋斗进取的创新精神值得年轻的交大学子们学习。他希望同学们要勇于钻研,勇于创新,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始终坚持深耕奋斗。

【嘉宾简介】

丁文江,中国工程院院士。坚守教学科研一线40余年,先后创建了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镁材料应用研究工程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让镁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医疗、农业等领域大放异彩;累计培养了300余名优秀研究生奔赴国家建设主战场。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功臣”、“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等。70岁的丁院士依旧驰骋奋斗在立德树人、科技创新的征途上。

30年磨一剑,丁文江院士创制了世界上性能最优、质量最轻的镁稀土合金,其中5种已经成为国家标准,2种进入国际标准,中国已经占据了镁合金的国际话语权。经过几十年持续潜心研究,用心选料、让料成材、促材成器,一代新材料支撑了一代新装备的发展,开启了“镁”的轻量化时代;同时开启了生物、能源之“镁材”新时代。丁文江的研究成果,让许多响当当的国际巨头,心甘情愿来到镁大国,求助于中国“镁”。

【背景介绍】

镁是最轻的有用金属材料,在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镁是可用的储氢密度最高的金属材料,在能源、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优势显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轻氢之镁”研究团队攻克了镁合金强度低、耐热差、寿命短三大瓶颈,使“镁”在我国新一代“大国重器”研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攻克了镁基储氢材料低成本批量化制备技术,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固态储氢技术,常温常压下实现与液氢相当的储氢密度,使氢能源兼具了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镁材料首次使“氢成药”成为可能,镁氢材料在医学和农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团队研究成果让中国的镁走向了世界,走到了世界前列。本报告将分享“轻氢之镁”研究团队在镁材料领域的研发历程。

【视频链接】

https://v.sjtu.edu.cn/reports/report1-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