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校园”CSS国际学术会议参会学生见闻集锦

2023.12.04 700

导语:

为了向我校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的机会,自2015年以来,研究生院一直资助受邀在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的研究生,同时也鼓励他们分享他们的学术交流经验,以帮助拓宽我校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本期重点介绍我校参加25届“亚洲校园”CSS国际学术会议的学生见闻和体验集锦。

会议介绍:

2023111922日,第25届亚洲校园CSS-EESTCross Strait Symposium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际学术会议在日本福冈召开。 本届国际学术报告会由日本九州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与韩国釜山国立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联合举办,四所亚洲高校里来自能源、环境、材料、化工领域的30多位教授和8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

 

参会学生见闻集锦

 

李薇薇

参会人简介:

李薇薇,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烟气二氧化硫捕集中的应用,导师为瞿赞研究员, 在此次研讨会中,李薇薇做了题为“Function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SO2 capture in the flue gas”的口头汇报,并与现场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与交流。

参会感想:

这一次亚洲校园项目是难得的国际交流研讨的机会。

我想,参加学术研讨会锻炼的第一种能力就是学会理解与被理解,不仅仅是对他人研究课题的快速理解,还需要学会清晰阐明自己的观点,以及仔细倾听他人的问题并做出解答,这种双向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此外,我觉得参加学术会议也让我学会第二种能力,即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自我和他人,反映了对于不同文化和学科的尊重。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各种观点和方法的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资源。通过虚心求教、反思自身工作,学术无止境,见贤而思齐。

总的来说,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还能够培养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交流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罗新惠

参会人简介:

罗新惠,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直博生,研究方向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导师为韩礼元教授。在20231119日至1123日的第25CSSCross Strait Symposium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能源与环境领域研究生教育合作计划CAMPUS Asia Plus EEST)秋季研讨会上,她作了关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下界面修饰"主题的口头报告。罗新惠同学在博士期间已发表14篇论文,其中包括5篇一作论文,这些论文都发表在1Top类期刊上,总引用次数已达600余次,h指数为11。她曾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奖学金和中国光谷奖学金。在2022年,她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指导老师是东京大学的濑川浩司教授。

参会人感悟:

为期两天的第25届亚洲校园CSS研讨会围绕着能源、低碳、环境科学和材料技术领域等课题开展,丰富的活动和深度的交流让我见识到了日本九州大学、韩国釜山国立大学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和我校师生的风采。开幕式中印象最深刻的是Vice Dean Ohtaki教授的讲话,Ohtaki教授表示,这届CSS会议是疫情后第一次恢复线下举办,虽然线上会议更具便利性和更多的交互可能性,但他始终坚信面对面的交流更能促进学术交流的思想碰撞,因此,他鼓励大家放下顾虑,无论是学术上还是文化上,都应该尽情地交流。

会议邀请报告中,来自九州大学的 Chanho Moon 教授,釜山国立大学Ji Hwan Jeong教授,马来西亚理工大学M.A. Mat Yajid教授和我校低碳学院的何义亮教授分别发表主题演讲,系统地介绍了自身的研究历程和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虽然报告的主题跟我专业方向相差较大,报告题目的关键词都需要谷歌搜索才大致明白,但仍收获满满,这也让我真切体会到减少碳排放、发展绿色生态的研究是一个多元、学科交叉的方向,大量的研究正从不同的角度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我的口头汇报被安排在第一天的能源主题分会场,我为此次发表做了充分的准备。虽然不是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作口头报告,但面对台下其他优秀的参会者们,心里仍然很忐忑。汇报结束后,我还在会场结识了同领域的老师和学生,针对各自发表的内容展开了讨论,还向釜山国立大学的Min-cheol Kim老师请教了关于钙钛矿化学键表征技术的问题,Kim老师看起来非常年轻,但对很多问题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令人肃然起敬。

作为交大的学生代表,会议前由我对接九州大学的学生会,负责收集同学们的信息和发表的会议论文,并向同学们通知会议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行程安排等。因此,本次会议我既是幕后工作人员,也是台前报告人,也让我从更多的视角体验了这次学术盛会。会议的筹划和顺利推进,是由许多人的周到、细致的工作作为支撑的。因此,除了感谢我校带队老师们的支持,也十分感激九州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周到的接待。

得益于导师的全力支持,我非常幸运地获得了这次参加CSS研讨会的机会。回顾此次交流经历,我深感受益匪浅。我不仅拓宽了眼界,还结识了优秀的同学,同行的人里有好几个被评为“学术之星”“年度人物”等闪闪发光的同龄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卓越的优秀品质。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同时教授们的科研热情、严谨的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也深深触动了我,更坚定了我继续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决心,希望未来能为祖国的新能源技术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辛喜鹏

 

参会人简介:

辛喜鹏,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二维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导师为宋雪峰副教授。他于20231119日至1123日在日本福冈参加第25CSSCross Strait Symposium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能源与环境领域研究生教育合作计划CAMPUS Asia Plus EEST)秋季研讨会,并口头汇报了以“Covalently Assembled Black Phosphorus/ Conductive C3N4 Hybrid Material for Flexible Supercapacitors Exhibiting a Superlong Cycle Durability”为题的课题组论文。

 

参会人感悟:

与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专家学者和同学们的互动交流让我深刻领悟到,尽管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但科学与技术的语言是普适的。我们分享着共同的研究兴趣,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展现出对材料、能源和环境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这种跨文化的学术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开拓思维的碰撞,让我在交流中不断成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来自釜山国立大学的Oi Lun Li Helena团队关于锂离子电池复合导电添加剂的学术报告。我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问题后,作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解答了我的疑问,并强调了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中合作和持续研究的重要性。这次报告让我深入了解了这一学术领域,与作者的交流也让我对当前研究的前沿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的思考。

与日本当地的老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工作的专注精神以及对待他人的礼貌令我印象深刻。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更领悟到了跨文化交流中的尊重与包容,这些将成为我未来学术研究与人际交往中宝贵的财富。

这次参会不仅是对自己学术水平的一次检验,更是一次全新视野的开拓。从报告中收到的反馈,与其他与会者的深入讨论,甚至是与日本当地的景观、风俗文化的接触,都让我获益良多。这次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学术履历,更拓展了我的人生视野,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