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教授做客第129期大师讲坛

2019.06.21 1891


6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唐本忠在闵行校区李政道图书馆B1报告厅做客第129期大师讲坛,为交大师生带来题为“创新研究三部曲”的精彩报告。

唐本忠教授首先从科学发展和个人理想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做研究,做什么研究,怎么做研究。他从发现有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自然现象、颠覆旧观念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模型、解决悬而未决的难题、打造影响社会或改变世界的方法或技术、开拓或引领一个崭新的研究前沿或领域等角度阐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结合多位科学巨擘的思考及自己的工作经验,鼓励交大本科生、研究生等年轻的力量深入到研究工作中,针对看似平常的现象去做一些从未有过的思考,做有特色的研究。接着,他从王国维的学问三境界出发,总结了做研究应有的三种境界:明确目标与方向、孜孜以求、解决问题。

随后,他介绍了在聚集诱导发光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发现新现象、建立新概念、开拓新领域的科研经历。他从传统发光材料的聚集引起淬灭(ACQ)现象在显示器、生物成像、环境监控等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跳出盒子从新的视角考虑问题的观点。通过回答“有没有好的聚集体”等问题,独辟蹊径地发现了聚集引起的发光增强现象。通过分析发光原理,他进一步阐述了创新研究的第二阶段,即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模型。他指出,聚集使得分子的振动或旋转受限,从而提高辐射跃迁,降低非辐射跃迁,提升聚集状态下材料的发光效率,提出了聚集诱导发光(AIE)的新概念。基于AIE的模型,他介绍了团队在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通过进一步发展AIE,实现了聚集诱导延时荧光(AIDF)、刺激响应性材料、室温磷光(RTP)等新技术与新应用。

在互动环节中,唐本忠院士回答了有关AIEACQ的差异、温度对AIE现象的影响模式、如何在合作中发挥作用等问题,并指出科研如烹饪,既需要农民准备好的食材(材料),又需要厨师合理的使用(应用),加强沟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出好的研究。他的回答深入浅出,风趣幽默,透露着严谨务实的态度,获得了在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钦佩。


【嘉宾简介】

唐本忠,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高分子化学家。他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方法论的探索、先进功能材料的开发以及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的研究。现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400多篇,总引81,000余次,h因子为132。他连续2014-2017年当选全球材料和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 20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唐本忠院士被誉为AIE之父,其AIE纳米粒子被《Nature》列为支撑即将来临的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之一,并是唯一一种由中国科学家原创的新材料。